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优居”——为千家万户建设更多“好房子”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“好房子”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同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“好房子”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同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“好房子”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同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我国住房市场正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转变。3月31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新版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以下简称“新规”)正式回应了这一趋势,以更高的标准定义“好房子”,推动住宅建设迈向更安全、更舒适、更绿色、更智慧的新阶段。
为适应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的需求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以下简称“规范”),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新规以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为核心目标,全面升级住宅建设标准,重点强化隔声性能、优化空间设计、保障居住安全。以下是新规中关于隔
自2025年5月1日起,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施行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GB 55038 - 2025) ,全方位升级住宅建设标准。此次新规围绕居住安全、舒适性与健康需求,提出多项核心条款,将深刻影响未来住房品质,无论是购房者还是装修业主,都务必关注。
住宅向好,生活向美。3月31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对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、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、提高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,以及系统提出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方面的要求、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等全方位定出了国家新标准,这为高品
住宅向好,生活向美。3月31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对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、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、提高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,以及系统提出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方面的要求、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等全方位定出了国家新标准,这为高品
家住古北路的俞女士,近日向上海交通广播《1057大家帮》节目发来一封特殊的"夜半求助信"。自今年年初起,每到深夜,总有诡异音浪穿透楼板传来——虽无震耳欲聋的轰鸣,但醉酒客人的荒腔走板、午夜时分的走调情歌,在寂静的凌晨时分都化作扎入神经的"声音钢针"。
根据规范,新建住宅层高提升为“不低于3米”。规范将层高提升了20厘米,可以让室内有更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,给住户更好的空间感受,为多样化装修等提供条件,增强功能灵活性。
3月31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个超重要的消息,那就是新的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要来了!从今年5月1日起,这个新标准就要正式施行啦。这可不是一般的更新,它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的居住体验,可以说是“好房子”新标准的重磅来袭!快来看看,新标准到底有哪些让人眼前
3月31日,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,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。前不久备受关注的“层高不低于3米”的要求,就来自这份标准。
3月31日,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以下简称“规范”)发布,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在规模、布局、功能、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,对住宅项目的建设、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。
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。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,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遵循“经济合理、安全耐久,以人为本、健康舒适,因地制宜、绿色低碳,科技赋能、智慧便利”的原则。
先说说层高,以后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。以前很多房子层高偏低,住在里面总感觉压抑,这下好了,3米层高让空间更开阔,采光通风也更棒,以后装修也能有更多发挥空间,再也不用担心吊灯装低了碰头。
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,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“用于公共建筑大型设备房间的吸声减振浮筑楼板地面构造”的专利,授权公告号 CN 222686009 U,申请日期为2024年5月。
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(北纬21.85度,东经95.95度)发生7.9级地震。地震导致曼谷一处在建高楼倒塌,造成人员伤亡。据初步统计,失踪人数超过110人,已找到8具遇难者遗体,预计仍有更多遇难者遗体尚未找到。
距离缅甸7.9级地震震中1000多公里泰国曼谷,一栋在建大楼倒塌,10秒内变成废墟,令人看了担惊受怕。据媒体报道,该楼为137米的新审计局大楼,采用“核心筒+无梁楼板”技术建设,去年封顶,目前正进入装修装饰阶段。
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,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“一种阻尼减振降噪式钢筋桁架复合楼板”的专利,公开号CN 119664029 A,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。
杭州滨江区某酒店式公寓近期陷入舆论漩涡,楼下住户因不堪楼上噪音干扰,累计报警超 30 次,导致三任租客先后退租。据涉事业主华先生透露,租客入住后均因日常活动被投诉,部分租客甚至为避免纠纷主动承担违约金搬离。类似案例并非孤例,萧山闻堰一小区业主章女士与楼下住户的
被 “逼走” 的租客与愤怒的邻居在城市的喧嚣中,邻里之间的和谐本应是生活的一抹温馨底色,然而,噪音问题却常常像一颗不和谐的石子,投入平静的生活湖面,激起层层矛盾的涟漪。